2014年3月27日星期四

牙刷離馬桶太近 衛生間10個錯誤習慣



  1。 牙刷離馬桶太近

  研究發現,牙刷與馬桶的距台中通水管離應保證在1。8米以外。哈佛大學校刊有文章報道,“每台中抽水肥次衝馬桶時,馬桶中的霧狀顆粒及微生物可漂浮1。8米遠。”因此,衝馬桶時要麼蓋上馬桶蓋,要麼就要定期清洗和更換牙刷。但蓋馬桶蓋也不是萬全之策,美國牙科協會曾提出:封閉的潮濕環境比開放的環境更能促進微生物的增長。

  2。 浴巾使用次數過多

  潮濕的、編織緊密的濕毛巾會滋生細菌。當你重復使用時,細菌就會留在身體上。“若人身體有傷口,很可能被毛巾上的東西感染。” 她建議,若與他人共享一條浴巾,最好每天更換;若單獨使用一條浴巾,使用時間也最好不要超過一周。

  3。 洗澡球使用時間過長

  皮膚科醫生Birgit Toome曾在《健康雜志》中說過,天然的絲瓜絡(絲瓜制成的洗澡球)在使用3-4周後就要扔掉。有研究發現,細菌(如會引發感染的綠膿杆菌)會在暴露到絲瓜絡的24小時後迅速繁衍。Toome也提到,那種合成的網狀洗澡球更易滋生細菌,使用8周後應更換新的。

  4。 洗手時間過短

  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報告稱,洗手是我們可控制的能減少疾病傳染的最有效方法之一,但大部分人的洗手方法都不正確。密歇根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,95%的人洗手時間少於15秒。疾病控制中心建議,應該花費20秒以上時間來仔細清洗雙手,比起患流感後躺床上休息3天的時間來說,這20秒一點都不多。

  5。 浴簾尺寸太大

  浴簾上台中通馬桶會經常有水,若浴簾過寬,空氣無法流通就會引起浴簾發霉。因此應在浴簾的底部和兩邊預留一定的距離,這樣在不使用浴簾時,可留有足夠的空間讓水分蒸發,保持干燥。

  6。 赤腳在衛生間行走

  馬桶座圈其實並不是衛生間最髒的地方。美國廣播的一項研究發現,浴室地板實際上暗藏最多的細菌。此項研究的微生物學家指出,地板的細菌是廁所表面細菌的200倍。最好定期擦洗浴室地板或准備一雙洗澡專用拖鞋。

  7。 一塊海綿布搞定一切

  你是否用同一塊海綿布清洗鏡子,馬桶,洗臉盆?為避免交叉感染,應使用不同的海綿,並定期清洗海綿布。美國農業部的研究發現,不管是微波爐加熱還是清洗海綿,都可殺死99。99%的細菌。

  8。 清洗產品不安全

  事實上,我們使用的很多清潔產品都對身體有害。環境工作組列舉了一系列清洗產品,其中很多產品的成分都有致癌物。何不自己動手做一些綠色清洗劑呢?比如給切開的葡萄柚撒點鹽,便可清洗馬桶;用檸檬清洗水龍頭上的水漬,不僅清洗得干淨,還會留有香味。

  9。天天洗頭並不好

  研究發現,93%的美國成人每天都會用洗發劑洗頭。皮膚科醫生Zoe Draelos在《洛杉磯時報》中提到,“這樣的頻率可能過高,因為頭皮產生的天然油脂可以最好地清理頭發和保護頭皮。”太多的洗發劑洗掉了這些重要的油脂。Zoe Draelos指出,“除非你的工作讓你滿頭污垢或頭油台中清水溝過多,否則真沒必要天天洗頭。”

  10。 蹲著上廁所比坐著上廁所好

  有大量研究都贊同蹲著上廁所比坐著上廁所好處多。1964年的一項醫療方面的文章指出,“最理想的排便姿清水溝勢就是蹲著,蹲著時大腿緊靠腰部。”一項由日本醫生在2010年所做的研究發現,蹲著時腹腔壓力較小。另有研究發現蹲著的人腸胃蠕動要比其他方式快79秒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